秋分的含义和秋天该如何养生

秋分的含义

我国古籍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

秋分之“分”为“半”之意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二至二分,日有食之,不为灾。”杜预注:“二至:冬至、夏至;二分:春分、秋分。”文献记载二至二分最早的是《书·尧典》,其中二至名为日永、臼短,二分名为日中、宵中。

“秋分”的意思有二:

一是,日夜时间均等,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。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度,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,各12小时,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,这一天可以观测到“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”的特殊现象。

二是,气候由热转凉。按我国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,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,平分了秋季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秋分,八月中。解见春分。雷始收声。鲍氏曰:雷二月阳中发声,八月阴中收声入地,则万物随入也。蛰虫坏户。淘瓦之泥曰坏,细泥也。”

按《礼记注》曰:坏益其蛰穴之户,使通明处稍小,至寒甚乃墐塞之也。水始涸。“雷始收声”是与春分的“雷乃发声”相对而言的。古人认为雷发声是因为天地阳气旺盛,而秋季阴盛阳衰,所以雷就收声了。秋季雷声少其实是因为秋季气温较低,空中水汽少,空气干燥,不易形成雷电,雷声自然也就消失。坯,指细土。“蛰虫坯户”,就是说秋分时节,天气逐渐寒冷,冬眠的昆虫开始;隹备蛰伏过冬的洞穴。

祭月

春分祭日,秋分祭月,自古以来,秋分就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据史书记载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。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、地坛、月坛、天坛。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。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。

《礼记》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之朝,夕月之夕。”这里的夕月之夕,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。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演化而来的。有确切的史料表明,最初“祭月节”是定在“秋分”这一天的,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圆月。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。所以,后来就将“祭月节”由“秋分”调至每年的八月十五,这就有了中秋节。

秋分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

初候 雷始收声

古人认为雷是由于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盛,阳气藏匿,所以雷声也收了。

二候 蛰虫坯户

天气变冷,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洞穴中,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入侵。

三候 水始涸

降雨量开始减少,加上天气干燥,水汽蒸发快,一些沼泽及水洼处趋向于干涸之中。

秋分时节,地面上下的热气处于平衡状态;秋分过后,金气敛降、压力增加,地面以下阳气渐多于地上,天气一天比一天冷,树叶渐黄,北半球白昼一天短过一天,黑夜一夜长过一夜。

此节气后重在养“收”、养阴。所有与升阳、散阳有关的情绪、运动、饮食、穿衣都应有所收敛、节制。要注意保暖,勿过食辛辣,当收敛神气,早卧早起。

秋季养生

秋季养生讲究在起居上做到早睡早起勤锻炼,“早睡以利养阴,早起以利舒肺”。秋季温度宜人,风景美丽,我们要多走出家门感受秋季层林尽染的美丽,避免悲秋。登山,唱歌,跳舞,都是非常好的调节情志的方法。尤其是本就肝气不舒的人要特别注意调节情绪。

滋阴润燥清补防感冒

燥气是秋季的主气,所以秋季的养生重点仍然是养阴清燥,润肺生津,辛辣厚重的食物尽量避免。

秋分滋补还是要平补,就是吃一些性质平和,不寒不热,滋润养阴又不滋腻碍胃的食物,如藕、莲子、红枣、山药、银耳、枸杞、黑芝麻、核桃等。尤其是银耳,用来跟各种食材搭配来煮粥,可有效地缓解秋燥。

秋季是丰收的季节,石榴,柿子都大量上市了,都是滋阴润燥的好食物,特别开心的是有美味的栗子可以吃啦!

晚睡熬夜、思虑过重、过食滋腻食物等都会导致燥热内生,从而产生一系列伤津的干燥症状。这与外感燥气的症状相同,如咽喉疼痛、口干舌燥、肺热咳嗽等,不同的此“上火”症状是内因影响导致的。可适当服用酸梅汤或者乌梅白糖汤来缓解。身体津液补足了,火就下去了。

因早晚温差大,很容易被冷风吹到,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,及时添衣。如果有打喷嚏流清鼻涕等症状,第一时间喝点紫苏水或者服用感冒清热颗粒,将寒邪驱逐出去。外出游玩的朋友们要备好中成药例如感冒清热颗粒和小柴胡等。

                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ongchuanneon.com/ysbk/147041512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