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家谈吃吃的不是食物而是文化书虫时光

普通人爱吃,满足的是口腹之欲;作家爱吃,不仅会吃,还能把食物写的活色生香,进而描绘出吃的感受吃的文化,让读的人唇齿留香,回味无穷。10本书带你走进吃货作家的美食世界,隔着屏幕让你只流哈喇子……

袁枚《随园食单》

“猪宜皮薄,不可腥臊;鸡宜骗嫩,不可老稚;鲫鱼以扁身白肚为佳,乌背者,比倔强于盘中;鳗鱼以湖溪游泳者为贵,江生者,必搓讶其骨节;谷喂之鸭,其膘肥而白色;奎土之笋,其节少而甘鲜;同一火腿也,而好丑判若天渊;统一台鳖也,而美恶分为冰炭。”

《随园食单》是诗人袁枚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,以文言随笔的形式,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种南北菜肴饭点,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饮食名著,被誉为“美食家的必读书”。

李渔《闲情偶寄》

“声音之道,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为其渐近自然。吾谓饮食之道,脍不如肉,肉不如蔬,亦以其渐近自然也。草衣木食,上古之风,人能疏远肥腻,食蔬蕨而甘之,腹中菜园,不使羊来踏破,是犹作羲皇之民,鼓唐虞之腹,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。”

清人李渔所撰《闲情偶寄》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,其中的“饮馔部”,正是李渔毕生讲求饮食之法的专著,林语堂英文版《吾国与吾民》给以极高的评价,认为该书是“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”。

周作人《知堂谈吃》

“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,清泉绿茶,用素雅的陶瓷茶具,同二三人共饮,得半日之闲,可抵十年的尘梦。喝茶之后,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,无论为名为利,都无不可,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。”

《知堂谈吃》是周作人所作关于吃食的文章的结集,由著名出版人锺叔河先生编选。自年初版,年再版,并多次重印,名家谈吃,让读者领略的不仅是食物本身,还有食物背后的知识和精神。

梁实秋《雅舍谈吃》

“无竹令人俗,无肉使人瘦,若要不俗也不瘦,餐餐笋煮肉。”

梁实秋是一位擅长将美食写得活色生香的知味者。本书是散文作品集,是其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。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,篇篇精致,充满闲情逸趣,读来常常口齿生津,馋涎欲滴。

汪曾祺《食事》

“到夏天,没有什么胃口,饭食清淡简单,芝麻酱面(过水,抓一把黄瓜丝,浇点花椒油);烙两张葱花饼,熬点绿豆稀粥……两三个月下来,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。”

汪曾祺爱吃会吃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很有名的,金庸赞誉他是“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”。本书收录了汪曾祺有关谈吃的散文名篇,收录全面而具有典型性。

林文月《饮膳札记》

“这样浸泡出来的卤蛋,要对半剖开,才能显现其特色。但因为蛋心未凝固(与溏心皮蛋类似),所以剖切之际宜取棉线而不宜用刀,否则蛋黄容易沾黏于刀背上,致形体损坏。用棉线剖分水晶卤蛋的方法,颇饶原始趣味。”

一代名门才女林文月,以十九种佳肴食谱编织成一幅从容优雅的生活画卷。温润文字忆写俎上灶前的割烹经验,回味昔时师恩、友谊、亲情。字里行间熨帖滋味,悠远平和,将齿间与心间之味尽融于此一册《饮膳札记》。

虹影《我这温柔的厨娘》

“童年时,我第一次和妈妈一起做酱辣椒,辣得泪水横流。但就那番辣,让我尝到难受之后的快感,后来发现所有真正意义上的快感都来自于阻碍。”

《我这温柔的厨娘》是作家虹影旅行世界边吃边做的的第一本美食书,少有人知,除了写作,她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美食家,能吃,会吃,懂得品味,还会做,把简单的食物做出一派活色生香。

唐鲁孙《中国吃》

“然後把大牛犄角里装的花椒细盐末,从牛角小洞洞磕出来,撒在肉上,有的时候天太冷肉上还挂着冰碴儿,蘸着椒盐吃,真是另有股子冷冽醒脑香味。”

“华人谈吃第一人”唐鲁孙游遍大江南北,遍尝中华美味,《中国吃》便是他“吃文化”与“吃艺术”之集萃。除了谈吃,还谈酒与酒文化,谈喝茶,谈香烟。

蔡澜《蔡澜美食地图》

“近年来日本游客也对龟苓膏产生很大的兴趣,不但是老人,年轻女孩子都喜欢,她们不会发音龟苓膏这三个字,尽管叫它为。前者是龟的意思,后者则由睹喱的洋文译之,许多日本人因它而来。龟苓膏在无形之中,帮助了香港旅游业的增长,功不可没。”

《蔡澜美食地图》是作者周游列国时品尝过的美味佳肴,将最值得推荐的美食为人们娓娓道来。无论是港澳台的特色美食,内地八大菜系的各式佳肴,或是精巧的日本料理和欧洲的高级餐厅,他都兼容并包全盘接受。

焦桐《暴食江湖》

“蹄膀尤其指猪后蹄靠上肢的一段,我总嫌它精则太精,肥则过肥,缺乏调和,像各种信仰、主义的基本教义派;我偏爱中段和脚蹄。然则袁枚说加酒、秋油隔水清蒸的蹄膀,号称「神仙肉」,可见蹄膀的美味自古流传,靠的是调和鼎鼐的手段。”

书中作者以严肃而庄重的态度发表靠右端的见解——每篇文章的副标题都以“论”字开头:论素食、论螃蟹、论牛肉面、论红酒、论樱桃……直到论餐馆、论厨师、论养生饮膳。起承转合,上下纵横,古今中外,旁征博引。

《舌尖上的中国:中国文化名家说名吃》

本书精选了林语堂、夏丐尊、周汝昌、郁达夫、俞平伯等近百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者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、随笔。既有传统大菜,又有特色小吃,既有野味时蔬,又有饕餮大餐,将中国经典美食与回忆、故乡、风俗、文化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让读者对于中国美食文化、风土人情有更深入的体会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ongchuanneon.com/ysff/147047323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